太极武师程峻峰问之于我:尚武精神形成于何时?本博答复则是:尚武精神形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制后期,由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私有观念的开始萌生,人们不仅要防御来自其他部落的侵掠,而且也意图侵掠它部落,在以強欺弱的野蛮观念下,于是就形成举族練武的热潮从而自强不息,这就开创了尚武精神的时代。
在全民練武的高潮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技压群英的雄杰,它们不仅在相互比赛中夺魁中式,而且在对敌战斗中勇冠三军,这些人成为众望所归的英雄,历史也就将这个时代名之曰英雄时代。为了说明这个时代一些特点,今天以博文作出叙述。
首先,在尚武精神下人们不仅通过練武学得格斗的技艺,而且从悉心研究中运用了智慧,从投掷中发明了弓箭,弓箭不仅在克敌制胜中成为重要的武器,而且在认识世界中形成为哲学思维,从尧舜禅让时就要求允执其中,到孔子时就发展为"过犹不及",形成为完整的中庸哲学,使尚武善战的英雄最后成为殚思极虑的圣贤。这个过程,既反映了尚武时代既现出叱咤风云的英雄,更为文明社会造就了先知先觉的圣贤,从尧舜禹汤到文武周公乃至于孔孟,无不提倡执两用中,它们都是从射箭中的得到的启发,难道不说明尚武精神的历史贡献?
其次,在尚武精神要求下,不仅形成了体育竞技的运动,而且也由此产生了选举制度。古希腊的奥林比克运动会是前者的体现,而我国最早的王侯将帅也从弓箭比赛中产生,它也说明英雄时代公平竞争的特点。对于这一特点,<礼记射义>有所记载,它是"天子之大赛,谓之射侯,赛中则方可为诸侯;不中,则不得为诸侯",而侯之一字在古文字中作厂,象张布受射之形,也就是所谓的射侯,用之比赛射箭,从而选拔诸侯,这难道不是证据吗?而武之一字,则以止戈两字为结构,说明止戈为武就是尚武精神的集中反映,由于历史上曾经有过这种制度,是故孔子曰: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!难道不是对此所作的佐证?
第三,必须承认,英雄时代是人们私有观念开始萌生之时,因而将劫掠其它部落的恶行也发展到极端地步,舜伐三苗,禹征有扈,皆是为了劫其财富,并且掠其人口,据<墨子>转载<禹誓>称;"用命,赏于祖",孙诒让对它的注释是:言分命之均也。试想:平均分配胜利果实,难道不是抢掠的说明吗?尤其是周武王伐商纣,史称:"周大飢,克商而后年丰"。难道不说明通过战争解决粮食缺乏的危机吗?
第四,无论尧舜禹汤,还是文武周公都是英雄时代诞生的英雄人物,它们不仅在对其它部族战爭中不愧是英雄豪杰,而且在治理本部落民众中将执两用中的智慧转换为无偏无颇的王道,为政治的公平公正创立了典型,开始了由武向文的转变,为文明时代的产生提供了精神准备
从以上叙述中可见:尚武精神造就了这个时代的英雄辈出,英雄时代更为野蛮向文明转变奠定了物质的基础,并且还为文明时代的诞生提供了精神准备。